最让你震惊的一宗杀人案件是什么
200几年的时候在魏桥创业集团那边上班,具体是哪一年不记得了!
当时手机刚刚开始上市那种彩色大屏幕,能唱歌的手机。当时一个小伙子20岁左右,买了一个,价值1000多元。结果被同宿舍的一个盯上了。晚上约他去河边散步,从背后用刀子抹了他脖子了。抢走了手机!关键是,这家伙抢完手机正常上班,而且是大摇大摆的那种,警察抓他的时候,一点都不费劲!
同样也是在那个年代,同样的地址。一个外地小伙子在魏桥创业集团上班,够了,不上了,天天的上网吧。结果,没钱了。他就把准了原来租房子的那户人家,趁着早上7点左右的时候,早班,夜班,交接班,家里租房子的工人不多,潜伏回去,把房主一家4口人人全杀了,最小的才两岁,作案工具就是一块板砖!男房主上夜班没回来,侥幸躲过一劫!杀人后,总计抢了200多块钱。这家伙抢完钱没跑,回到网吧继续上网玩游戏!警察从网吧里抓住他的。
亲生儿子亲手杀死了父母。还扔到了窖里,这件事非常让我震惊。
大约07年的时候,那时我儿子上小学。有天中午放学回来给我说他上学的地方。有个娃把他爸他妈给杀了,当时我一听非常震惊和不解。
这家人离我们村二里路,儿子的学校就在这个村。儿子和同学跑去看老师和大人不准靠近。警方还拉起了警戒线。
被杀的父母五十多岁,两口子生有一儿。抱养一女,儿子也二十多岁了,这两口虽说是成年人,但个头却只有不到1m4吧。儿子个头正常,两口子年年吃国家返销粮。每次拉粮都是两个人去拉,男的一个人根本扛不起一袋粮。必须两个人抬,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他们家有一口水窖。儿子杀害父母后,把尸体扔进了窖里,然后在他赶往杀妹妹的路上,警察将其抓获。
当时好多媒体都来采访,西安晚报华商报都做过报道。还有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还录过一期节目,当记者问起为何杀死父母时,孩子说了一句话。“太穷了,不想再看见父母受罪。”
听我妈说的,她附近村子的事。
大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男的外出打工,认识了一个陕西/山西(发音差不多,我妈口述的,我不清楚到底是哪里的)朋友,两人关系很好,陕西的这个人挺有钱,对这个男的也很好。男的向陕西的朋友借了一笔钱,几千块钱,数目在当时不算小。
男的后面就回老家了,时间一长,他没还钱,快年底的时候,那天还下着雪,陕西的朋友就找上门来要账,但男的不想还钱,把人杀了,晚上趁着天黑把尸体扔到了村后面的井里面,用井盖盖上。
后面陕西的家里面的人来找,当时没有什么通讯工具,靠写信的年代。到了他家问,说过来要账这么长时间也没回去,来过这里吗。男的说来过,快过年的时候来的,把钱给他,他就走了。陕西家里面的人出村口的时候,问了一个村民,说见过这个人没有?村民说见过,只见他去他家,没见他出来。但这样的事没有证据,男的坚持说走了,没办法,只能扯皮,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怎么被发现的,过完年开春,北方要浇小麦,在井里面下水泵的时候,被一个村民发现的,看着水里面有个头,像一个人,这才报了警,破了案。
当时我妈说那个男的要枪毙的时候游行,去看的人特别多,一条街都是人,拿青菜石头砸他。
像这么一个不知感恩,心肠歹毒的人也是罪有应得。切勿交这样的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拿真心待他,反而害了性命。
九六年左右,我们队上一个妊妇被杀,都怀疑是他男人把她杀了。这家是搞抱房的,就是孵化小鸡小鸭那种,他家是楼房,两层楼,二楼有个走廊,没有路灯,那天晚上那个媳妇刚从孵化室出来去二楼休息,忽然就被人杀了,媳妇当时还喊妈妈有人杀我,一家人敢忙把媳妇拉到马井卫生院,最后人还是走了,警察调查了几天,把这家男人拿去审问,还是没有查出个所以然。一直到现在这个案子都没有破。
1997年6月7号这一天,山东德州乐陵市朱集镇某村村民吕某华一家为去世不久的老母亲上“五七”坟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过后,吕家人6死13伤,德州乐陵“1997.6.7”特大爆炸案案发
据受害人家属吕玉奎回忆,当时爆炸声将搂着鞭炮走在队伍后面的他当场震晕,等他苏醒后听到一片哀嚎声,眼前死的死,伤的伤,现场惨不忍睹
但此人在作案前显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又加上当时的刑侦手段较为落后,嫌疑人吕某林在案发后神秘消失,如石沉大海,警方一直未能将其捉拿归案
落网后的吕某林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法网,便将22年前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向警方和盘托出
吕某林交代,由于和同村村民吕某华因家族矛盾积怨已久,让他产生了报复的心理。1997年6月7日,在得知吕某华一家人要去给母亲上五七坟的消息后,吕某林提前将炸药埋放于坟莹旁边,之后便隐藏了起来
邻村的事。前两年发生的。
一个20岁左右的小姑娘,跟一个38,39岁左右的已婚男子在一起了,男的有老婆,还有两个孩子。
小姑娘一直跟男的索要各种东西,还有钱,男子就这么养着她。事实上男的也并不是什么有钱人,也就小康之家。有好几次小姑娘要钱要的多了,男的就吃紧了,说不能给那么多了,因为还要养老婆孩子。小姑娘嘴也快,就说那不如离婚了,他俩过。
几次以后,男的就动心思了,回到家跟老婆提了离婚,老婆哪那么容易放过他,闹了一场,最后也还是离婚了。因为是男方过错,给了女方赔偿金抚养金后,家里也就没什么积蓄了。
然而,小姑娘知道男子离婚后,并没有像说好的那样跟他结婚。男的急了,我为你婚都离了,你反过来不嫁我?小姑娘就是不松口,还说男的异想天开,这么大了想娶小女孩儿。
一天,小姑娘在家休息,她妈妈在邻居家闲聊。男子去了她家,看到她一个人在家,二话没说,拿刀就捅,捅的小姑娘直接当场死亡,血流了很多。捅完以后,男子骑着小姑娘爸爸的摩托车就走了,非常淡定的在路上闲晃悠。
小姑娘妈妈回了家,一看女儿死了,哭天抢地,惊动了邻居们,一进去,都傻眼了。毕竟我们小地方,杀人这种事,太少了。报警之后,根据目击者形容,再结合监控,还有摩托车,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警察出警去抓,在路上就碰到了,男子还是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刀子还在身上,审案供认不讳。最后怎么判的不清楚,反正这男人都没再见过了。
我个人对这两个人都不同情。
你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吗?同时,看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乡村露天电影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这样的电影。
那个时候全村的人都跑去看,也没有路灯啥的,都是打着手电去的。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看的片子是《楚留香》,已经太多太多年了啊,让我对楚留香这个名字念念不忘了很多年。
另外的很早的电影记忆就是学校组织的看电影的活动,我记得看过的有《离开雷锋的日子》,当时还要写作文的,不是光看了就结束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80后,乡村露天电影是我小时候一段美好的记忆。现在想想都怀念那段时光。
以前村里来放电影的都会提前把大幕挂起来,等着吃完晚饭就开始放,对我们这些小屁孩来说哪还有心思吃饭啊,巴拉几口就搬着小凳子出去占好的位置去了,一个个打打闹闹的,别提有多开心了,那个时候村里的大人也都出来看,可热闹了。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一般都坚持不到电影结束就睡着了,然后我爸就把我背回家了,再大大上小学初中就一堆小孩在一起看了,那时总是特别羡慕这些放映员,感觉机器是那么的神奇,胶片从一个盘转到另一个盘上,就放出来电影了,还有声音。我们总爱围着机器看,但是不敢碰哈哈,怕碰坏了。
那时候看的电影大多是抗战电影,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当然还有那时候红极一时的动画片《葫芦娃》,基本上每个小孩都会唱,那时候那种开心跟欢笑是那么的纯真。
现在有时候回去,村里有时候还会去放电影的,大多都是政治任务,基本上就没人出去看了,现在网络发达,露天电影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时想想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乐趣呢?都是在家看手机、玩电脑,他们在物质条件上市幸福的,但是在精神上真的不如我们那个时代。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那个时候的那种欢声笑语,人呢总是这么的奇怪,小时候盼着长大,现在呢又渴望回到那个纯真的少年时代!
看过。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吧,村里开始经常放露天电影。我村有个戏台,戏台边有个磨坊,影幕就挂在磨坊的东墙上,东墙是一大片空地,村里的男女老少吃了饭,每人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边吃边看,男人们抽着烟叶子,女人们唠着嗑,小孩们跑来跑去。
那时候播放最多的电影是《海灯法师》和《少林寺》,还有《少年犯》啥的,其他还有一些革命电影好像,轮流演,每场爆满。那时候村里特别穷,好多人家家里都没灯,不是没电线,而是点不起点灯,交不起电费。偶尔安了灯,也不常点,用的时候着一下,不用了赶紧拉灭,就跟电话刚出来一分钟好几块钱的时候打电话一样。所以人们看电影成了唯一的消遣。
也没几年,好像就是两三年吧,电视机就在村里普及了,开始是黑白电视,后来是彩色电视,人们就都跑到别人家里看电视了,电影也没人来放了。
只要说出小时候经常追着电影放映员各村的跑,大家肯定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人了,做为一个70后对乡村的露天电影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乡村的露天电影几乎贯穿了整个童年的记忆。晚上黑灯瞎火的各村去追着电影看,确实也发生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天晚上去隔壁村看《神秘的大佛》
说句老实话那时候看电影根本还看不懂,所以到现在也只记得《神秘的大佛》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蒙面人飞来飞去。记得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隔壁村,村子就在山边,放映场地有很多大青石,我坐在大青石上面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放映场地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当时吓的我我就滔滔大哭,因为离家有点远,而且黑灯瞎火的也找不到路回家,好在后来姐姐到家发现我没跟着回,又跑过来找我,所以这件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感觉最无聊但是却永远也忘记不了的电影是《卷席桶》
说起《卷席桶》相信记得的人肯定不多,因为小孩子根本就看不懂这样的电影,也实在没有兴趣看,没良心的放映员就是怕看电影的人都跑了,所以很多时候放映的第一个电影题目就是《卷席桶》,不过只要第一部放映的是这电影的话,后面放映的肯定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所以大家就得耐心等着。
每当这时候我们一大班小屁孩就骂骂咧咧,往放映员方向丟石头,看到银幕上总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就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熬到放完,看到下一部电影八一那两字金光闪闪,立马精神也来了,不吵了也不骂了,就算是有人说话立马就有人制止,全部安静的看着电影。
小时候看过的露天电影实在是太多了,直到现在还记得很多,比如说《少林寺》、《地道战》、《自古英雄出少年》、《上甘岭》、《渡江侦查记》、《天仙配》、《白蛇传》等等。不过现在想起来好像那时候的电影确实也不多,就是那么几部翻来覆去的反复放,但是大家也兴致勃勃的反反复复的追着看,应该说喜欢看电影的这件事胜过看电影吧。(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一个00后认真的回答:
你看过乡村放映的电影嘛?
答:看过 。
看过几次?
答:不多,一把手数的过来。
首先自己本身就是农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一枚00后老大哥,21世纪开端见证人,幸巧赶上了露天放映电影的末端史。那时很小,现在对那时的记忆有些许模糊,对看过几部这样的露天电影没有印象,但尤其记得这样一部电影:
讲的是因为“文革”被迫来到西北敕勒川牧场,做了牧马人和小学教师,在人生最苦涩的阶段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苦命女李秀芝并与之结为夫妻,在这段艰难岁月中男主老许更是尝到了苦尽甘来的辛酸和甜美。30年后与未曾谋面的父亲、旅美华侨企业家许景由见面,此次归来,父亲有心带老许回美国继承事业。交谈中,老徐不认为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行为是思想成就的表现,对于父亲的舒适生活,他并不羡慕。回顾自己几十年来所走的道路,虽然有少年成为弃儿、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场的悲惨经历,却也数次从牧区质朴、善良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人间温情。
这部电影就叫“牧马人”。
我是灯花物语,此题我来一答。我小时候,就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常看乡村露天电影。《喜盈门》、《地道战》、《月亮湾的笑声》、《黑三角》、《七品芝麻官》、《少林寺》等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深。
那时候,乡村的文化生活是很贫瘠的,缺书少报,没有电视,除了收听广播外,看露天电影便成为奢华的视听盛宴。
每次放电影,村里一般会用大喇叭广而告之。到了傍晚,公社里的电影放映员,就会支上雪白的、长方形的、镶着一圈黑边的影布,并架好放映机。这时候,心急的孩子们,就忙着搬着板凳去抢占观看的好位置。夜色笼罩乡村时,丢下饭碗的大人孩子陆续就座,一时间人声鼎沸,暄闹异常。电影一旦开始放映了,人们的注意力便集中到了荧幕上,瞬间便鸦雀无声了。天上的星星静悄悄的,地上的人们静悄悄的,只有荧幕上的人们在说话。
我那时不喜欢和别人抢座位,就到影布的后方去看,这样除看到的字是反的,别的倒也没什么。荧幕前黑压压一片人,荧幕后,往往就一个孤独的我。我很享受这种寂静和孤独。不过,有时候,影布是架在一面墙上的,我就没有了机会去享受我的孤独,只好和大家挤在一处欣赏影片。
放完一卷胶片后,放映员便忙着换下一卷。此时,观众席上便会有些许的躁动,打呵欠的,评论刚才看过的情节或者人物的,埋怨放映员动作慢的,呵斥孩子的,各种声音都有。这个过程也就几分钟时间,几分钟后,观众席上便重新恢复了平静。也有特殊的情况,等待的时间比较长,那就是遇到“跑片”的时候。所谓的“跑片”,就是有两个村庄、甚至三个村庄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这个村庄演完了一卷胶片,下一卷胶片在别的村庄正在上演,或者是在从别的村庄来的路上。这个时候等待的时间就较长了,等待半个小时也是正常的。等待归等待,不满归不满,但一般没有人会离开。
自己的村庄不是每天都放电影的,甚至一个月也不一定放上一场。所以,一旦听到外村有放电影的消息,人们便会早早吃罢晚饭,三五结伴,多数是步行,也有骑自行车的,兴奋地奔向目的地。有的人喜欢恶作剧,故作正经地告诉大家:今天某某村放电影呢,放的是战斗故事片《战斗英雄白跑路》。聪明的人听了一笑置之,忠厚的人便信以为真了,就成了“英雄白跑路”。
除了公社(80年代初期改称乡政府了)安排放的电影,村里谁家有红、白事了,也常有人凑份子,请人放电影。红事的话,多数会放《喜盈门》,这部影片批评了不孝顺老人、妯娌不和睦的现象,有教育意义。有时也放《李天保娶亲》,是一步戏曲片。白事的话,合适的影片不好找,聪明的放映者便说放映《李天保吊孝》吧。其实放的还是《李天保娶亲》,只不过里面有吊孝的情节。
到后来,时兴个体户了,有的村庄便有了专门的电影院。说是电影院,其实还是露天的,一个大院子,也没有座位,进院子看电影要买票。到底是条件太简陋了,这样的电影院寿命都不长。我记得最后一次在村里的电影院看电影,看的是《少林寺》。当时这部功夫片风靡全国,人们对它十分痴迷。我买了票,进影院时,验票员却不能验票了,人太多了,我被周围的、后面的人拥挤着进了影院,根本没机会把票给验票员。影院四周的墙头上、树木上,都爬满了人。要是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估计警察都要干预了。
没有电影可看的时候,往往就到乡政府、工商所等公家单位去看电视,为了方便大家观看,电视是放在院子里的,所以也是露天的。那时看到的电视剧,印象比较深的有《霍元甲》、《陈真》、《白眉大侠》等,还有动画片《蓝精灵》。
再到后来,电视逐渐普及了,走进了各家各户,露天电影、露天电视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几年,县里的文化大篷车送电影下乡,也是露天的,去看的人很少。在文化生活异常丰富的今天,露天电影风光不再了。
让你印象特深很难忘记的娱乐事件是什么
神探蒲松龄 票房扑街事件...
要说娱乐事件我感觉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成龙电影....
春节档上了很多电影,总的来说国内电影总票房是很可观的,但是遗憾的的事,成龙的电影并没有贡献很多票房,而且口碑也不好,我这问题个人而言,也很正常,虽然说从剧本到演员,除了成龙这个金子招牌,其他的都很一般……说票房扑街,我分析有几个方面;1、成龙金字招牌,观众对其期望值太高,稍有观众看着不过瘾的地方,观众就不是很满意...2、从表演方面而言,可能对本人而言也想尝试不同的角色类型,可是观众有时侯不买账...3、年龄问题,可能年龄越大,自己思考的社会责任会越大,有时候就束缚了自己角色....
2008年陈冠希“艳照门”事件!
作为90后的我,从小看过很多陈冠希,张柏芝,钟欣桐的电影,像陈冠希的《无间道》和《狗咬狗》,张柏芝的《喜剧之王》和《星愿》,阿娇的《双子神偷》和《千机变》等等,可以说他们的电影陪伴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不为过。然而随着08年“艳照门”事件爆出,引发了娱乐圈的大地震,很多大牌明星都纷纷卷入其中,让他们的人气暴跌,形象也是彻底毁了。主角陈冠希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承认自己确实做过这件事,向所有受害人致歉后,便宣布彻底退出娱乐圈。
到今天事情已经过去11年了,几位主角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艳照门”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抹去,尤其是女主角张柏芝和阿娇,她们的形象毁了后,人气大不如以前,再也回不到以前的巅峰了。张柏芝最后还和谢霆锋离了婚,阿娇也是拖了10年才把自己嫁了出去,感情路都是十分的坎坷。“艳照门”事件造成的影响,不仅是对几位主角的,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不禁要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在这个没有最乱只有更乱的娱乐圈里,我们呼吁明星要懂的自律,作为公众人物,要洁身自好,以宣扬正能量为己任!我们也要呼吁作为媒体,不要恶意炒作。以隐私和偷拍这样的噱头来炒作,不仅仅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更是触犯了法律。我们也呼吁相关单位,在互联网时代,要更加加强网络监管。呼吁每一个人都需要随时保护好个人的隐私!
1. 李小璐出轨
在人们眼中还很是恩爱的贾乃亮和李小璐,却是被曝出李小璐出轨的夜宿门事件,这件事也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事情就快要平息,李小璐也要复出的时候,因为薛之谦和前妻日常互怼,前妻曝出李小璐与薛之谦的不良关系,李小璐又是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贾乃亮也是忍不住在网上发声,称自己一个人挺好的。这也是让很多网友心疼贾乃亮,在这件事中唯一的受害人那就是两人的孩子小甜馨了。
2. 范冰冰偷税漏税
范冰冰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没有给广大群众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反而以偷税漏税的行为来谋私利,不仅损害国家利益,也给信任她的粉丝带来了伤害。
3. 艳照门
这个就不多加赘述了,要不你们该以为我在开车了。
娱乐圈我看到的事件,是负能量居多,各种明星,出轨,吸毒,偷税,潜规则。。。。
在娱乐圈里最让人震惊难忘的莫过于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跳下。这一跳哥哥终于跳离了红尘,这一跳至今成迷,这一跳让无数爱他的人痛心惋惜,这一跳震惊了整个华语娱乐圈,这一跳让四月一日不再只是愚人节,还是我们纪念你的特别日子。
张国荣生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他寻求极致完美的一生,都伴随着不完美。
他有着独特磁性的嗓音和精湛的演技。他经典的歌和影片都很难让人遗忘。
张国荣在告别歌坛的演唱会上,有一段和歌迷长达十多分钟的讲话。 他要向喜欢他的歌迷和朋友做一个交代。 他说:13年前他进入娱乐圈时,常常碰钉子,犯了很多错,差点不想干下去。 不过最终也熬过去了,理由是:因为他很倔强,他不能输。所以他最终等来了资深填词人郑国江的那首《风继续吹》,从此事业出现了曙光。 他说作为一个艺人的痛苦,就是他的快乐及满足都是建立在观众的反应之下。他希望在最多掌声的舞台上告别。 他说只有在最高峰时隐退告别,这样才能让大家记住他。其实他不想等迟暮时才说再见,他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大家。
80年代初的香港乐坛,他并不是独领风骚,他遇到了谭咏麟。当时张国荣和谭咏麟在香港华语乐坛可算得上顶尖人物。由于都很优秀,双方的歌迷为排行争执的很厉害。最后以87年谭咏麟永久不参加歌坛评选,89年张国荣告别歌坛而告终。